关于“名画还是小猫?”的一点想法

题目来自最新一期《奇葩说》的辩题:“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,一幅名画和一只猫,只能救一个,你救谁?”。

因此在实际情况下,我可能会作出正方(救名画)的决定。但若是就这场辩论而言,从对艺术价值的理解来看,反方(救猫)的水平却比正方有逻辑太多:

傅首尔看懂了当代艺术,她看到“抱着一只小猫的妇女”的当代艺术意义。

许吉如看懂了艺术想要传递的力量,关于生命的价值,以及艺术的价值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。

李诞看懂了艺术背后的叙事力量,即艺术品的价值来自人们的narrative,无论是之前的avant-garde系统,还是当代艺术的gate-keeping系统。此外他尝试着用当代艺术的叙事去解释古典(尽管这个做法和合理性需要商榷,但不失为一次有创意的尝试),如最受到讨论的一句:“比《蒙娜丽莎》更美的,是正在燃烧的《蒙娜丽莎》;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,是烧没了的微笑”。(那些说这个观点在否认艺术价值的,是否明白了艺术的价值是什么?)

而正方詹青云说,因为我们把艺术拉下神坛,艺术构建的意义就不存在了(?),但她看不见艺术的源初意义来自何处。黄执中说艺术的价值是“遥远的哭声”,衡量着人对世界的理解层次——这多像像一个空中楼阁,而忽视了每一层的砖块。唯有蔡康永看到了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般的存在,以及从未来时空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人类文明的遗存。

正方很可惜的一点在于,没有想到去提及“艺术的在场性”来驳斥“艺术活在心中”的反方观点。艺术品原作的力量仍是电子再现等手段无法替代的,而原作也才能够更深刻地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,这也是艺术保护的重要出发点之一。

以上评论不基于论点本身,而基于辩手对于他们的辩题(艺术的价值vs生命的价值)的理解程度。而考虑到节目审查的问题并排除这个影响,我觉得在“艺术vs生命”的情景设定下,可能把题目中的“猫”换为“人”更有讨论的意义。我想大概现在许多社交媒体上以“犬儒主义”为旗号舌战反方的正方的支持者会就此闭嘴——事实上谁没有点犬儒主义的细胞呢。

于是我也开始思考自己可能的真实的行为。我大概会不暇思索地先逃命吧,我想因为作为一个人我的生命比一切都重要。其次我可能会救画,但是并不确定,我的评判标准很复杂,包括:

(1)眼前的是原作还是仅供观赏的仿品;(2)尺寸是否小到不影响我出逃;(3)其美学与历史意义是否值得;(4)其成为名画的原因是否legal且值得respect。这出于我想要保守独立思考的尊严,尤其是不愧对专业学习赋予我的理性评判能力,而不是被道德和仪规绑架。但我大概不会救猫,尽管我喜爱可爱的猫咪——不因为别的,只是明白自己抓不住。

Leave a Comment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